欢迎登陆bt365娱乐场/阳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信息

阳泉市工业技术改造“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7-06-19 18:23:50       大    中    小      来源:

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技术新、消耗低、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有利于保增长、促转型,有利于解决工业经济长期存在的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更新、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技术改造属于内涵式发展路子,技术改造投资乘数效应大,杠杆作用显著,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为贯彻落实我市关于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工作全局,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全力推进具有阳泉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整合提升传统工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 “十五”期间我市工业技术改造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2005年至2010年间,通过技术改造,全市实施重点工业调产项目150多项,完成投资300多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约占到1/3。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以大企业为载体,以大项目和工业园区为依托,以技术创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支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撑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煤炭工业改造提升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积极推行“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改革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收率”的行业管理政策,实施了煤炭资源整合及兼并重组,使全市煤炭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采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经过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全市境内煤炭生产企业由原来的159家整合到60家。煤炭年生产能力稳定在8000万吨,煤矿资源综采回收率达到40%。地方煤矿平均单井年生产能力达89.8万吨,年生产能力在90万吨以上的煤矿达28座,占到规划矿井总数的52.8%。全市矿井瓦斯综合利率达到40%。

电力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十一五”全市电力工业实施了多项“压小上大”、脱硫除尘及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关停淘汰了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燃煤小机组,全市电力电源点布局、电网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产业集中和技术水平度进一步提高。同时,煤矸石发电、矿井瓦斯发电、焦炉煤气发电、工业余热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市电力工业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6亿千瓦时。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20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7座,容量194.4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25座,容量199.66万千伏安。电力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振兴装备制造业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完成了一大批规模效益突出、带动性强的技术改造项目。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振动筛、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煤矿机械相关设备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了“五机一架”成套化生产能力。大口径阀、焊接阀、硬密封蝶阀、流量控制阀等通用拳头产品都实施了制造工艺改造,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品的系列化开发。塔吊、大吨位悬臂吊、动力型高能轻量化密封铅蓄电池、智能型高频开关电源、矿用隔爆变压器、煤炭气化锅炉、R型绕式铁芯变压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通用机械产品完成了产业化改造,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市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重要产业。

冶金工业结构调整“有进有退”。“十一五”以来,全市冶金工业实现了工艺技术的升级发展,实现了产品的再增值。电解铝行业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水平得到了升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创新,产品能耗大幅度降低,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煤、电、铝、型材产品链,深加工量已达到电解铝产量的40%,逐步实现了由卖资源向卖产品的转型。金属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完成了由燃煤变煤气、煤气变天然气的燃料改进及烧结工艺改造,金属镁行业逐步走向了清洁能源生产的发展路子。钢铁行业按照国家淘汰落后政策,对不复合产业政策的小高炉全部实施了关闭淘汰,为钢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储备了容量空间。

耐火行业升级改造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全市耐火行业建成高温隧道窑60多条,新型回转窑30多条,新型环保竖窑150多支,耐火制品产能由“十五”时期90万吨提升到215万吨,不定型材料生产能力由50万吨提升到100万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能力5万吨的企业达到11家、3万吨的企业达到25家;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先后开发和推广了高荷软低蠕变莫来石高铝砖、低蠕变红柱石砖、钢包用铝碳滑板砖、高档滑动水口砖、刚玉莫来石砖、自流浇注料、铝镁尖晶石浇注料等中高档产品。天燃气烧成工艺改造顺利推进,全力实施耐火行业第二次工艺革命,大力推广天然气替代煤气窑炉改造工程,全市有60多家耐火制品企业采用了天然气烧成工艺,全市耐火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 我市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导产业单一。我市初步构建了门类齐全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耐火、化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同以铝工业、建材、磁材、陶瓷为主的材料工业相结合的工业体系,但支柱产业单一、煤炭产业一枝独大,资源枯竭迫在眉睫,调整产业结构任务仍然艰巨。

2、高端产品少。全市工业虽已逐步形成了多种产品并存的格局,但还是以资源型、原料型、粗放型产品为主,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少,名牌产品少,基本上还是以出售资源或出售资源型产品为主。

3、规模效益差。由于以资源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产业进入门槛低、产业技术水平低,重复建设严重,同类企业分散化、小型化,产品结构类同,比较优势难以发挥,没有形成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

4、项目落地难。由于我是地处山区的地理结构特征,新建项目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5、建设进度慢。虽然我市工业技术改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整体上看还是偏重于抓新项目、铺新摊子,项目资金落实不力、到位不及时,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产品失去了市场黄金期。

三、 “十二五”工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全市工业技术改造: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资源优势依托,以资源循环化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投资效益为核心,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步伐,按照“改造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发挥技术改造对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主导作用,努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一方面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抓大抓强、扶优扶特;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新型产业的崛起,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相结合,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认真贯彻建设项目“三同时”方针,坚决淘汰落后,加大环保投入,加快污染治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坚持技术改造与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资产重组,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存量资产的优化,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和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 “十二五”工业技术改造方向及目标

1、 煤炭及新能源

“十二五”期间,要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提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加工转化率,延伸产业发展链条,走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在技术改造、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进联合化、集团化发展上下功夫,进一步革新采煤工艺,提高综合采煤机械化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全面实施“集团化、高效化、洁净化、多元化”发展战略。

——加强综合利用开发。充分利用煤层气、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利用科技综合治理矿区环境,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加工转化率。重点以“煤—合成氨(联产甲醇)—化肥、煤—甲醇—二甲醚、煤—甲醇—丙烯—碳纤维—碳纤维制品”三条特色路径为主线,走资源节约型、循环化、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发展。

到“十二五”末,全市煤炭产量基本控制在80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40亿元。

2、 电力

努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轻的空冷机组和脱硫设施的大机组;推广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新技术,鼓励对硫、粉煤灰等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采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大型空冷、脱硫、高效坑口电站,积极推进现有电厂的新型化改造。大力推广脱硫、节水与粉煤灰综合利用新技术,鼓励、支持电力企业主动治污。

——搞好综合利用。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循环流化床机组除外)、除尘、灰渣处置和废水回用设施,落实粉煤灰综合利用途径和方案,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到“十二五”末,阳泉地区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53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395万千瓦。电力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60亿元。

3、 铝工业

鼓励电解铝企业联合重组,发展高终端产品,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竞争力。重点做强做优铝及铝合金材料,做大做精铝合金深加工制品,推进铝业及铝合金深加工行业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延伸产业链。依托铝土矿资源优势,着力延伸产业链,发挥产业基地集聚功能,重点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铝精深加工项目,大力推进“铝矾土—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铝型材、铝板带、铝箔、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开发新产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整合相关生产要素,积极研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开发生产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铝产品。

——提高利用率。采用高效、低耗、无污染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建设年产20万吨以上的再生铝生产基地,显著提升再生铝比重,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铝资源利用率。

到“十二五”末,全市氧化铝产能达到110万吨,电解铝产能50万吨,铝板带、20万吨,铝型材20万吨,铝铸件10万吨,形成铝矾土—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板带、铝铸件产业链,铝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

4、 化工

以我市的煤炭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为依托,突出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两条主线,采用大型的煤气化和化工合成技术装备,进行“原料路线、动力、产品结构”三项调整,实施“节能、环保、安全、综合利用”四项改造,优化延伸“肥、炔、醇”三条产业链,构建特色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两大产业体系。

——壮大煤炭—合成氨(联产甲醇)—化肥产业链。充分利用无烟煤资源,运用水煤浆气化、尿素冷却流化床、低压尿素水解、大颗粒尿素造粒等新型技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化肥产业。

——发展电石—乙炔—聚氯乙烯—PVC制品产业链。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采用密闭电石炉、氯乙烯装置原料气深度脱水等新装置和新技术,打造具有阳泉特色的乙炔化工产业。

——培育煤炭—甲醇—丙烯—碳纤维制品及其它甲醇深加工产业链。运用双甲工艺、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甲醇制丙烯MTP工艺等新技术,打造具有发展潜力的甲醇化工产业和碳纤维制品。

同时,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的中小化工企业进行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改造,发展氨基磺酸、甜蜜素、氨基胍、三聚氰胺、双氰胺等精细化工产品,延伸产品链,初步形成精细化工产品体系。

到“十二五”末,主要化工产品产能分别达到甲醇100万吨、烯烃6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烧碱40万吨、尿素52万吨、乙醇40万吨、双氰胺1.2万吨、氨基磺酸5万吨,全市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170亿元。

5、 装备制造业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全面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建立企业产品技术数据库(PDM),使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实现信息化;加快淘汰落后加工工艺,引进数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煤矿机械制造要重点发展:大牵引力电牵引采煤机,大截割功率的悬臂式掘进机,电、液自动控制的液压支架,大输送量的刮板输送机、伸缩式皮带输送机等新型煤炭机械装备,煤机制造实现成套化。

——煤矿电气制造要重点发展:具有变频、节能功能的蓄电池变频电机车、无齿轮永磁同步变频驱动调速电机、双风机变频节能安全排放系统、性能优越的R型卷铁心矿用变压器、安全性能优越的矿用隔爆开关等新型煤矿电气产品,增强煤矿电气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通用机械制造要重点发展:大流量高扬程抗磨损的新型水泵;可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的高性能、大口径机电一体化阀门;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流量控制阀、焊接阀、焊接泵、特种泵、硬密封阀等新型泵阀类产品,扩大塔吊、平衡吊、旋臂吊等轻型起重产品的生产规模,使通用机械产品档次实现质的突破和量的提高。

到“十二五”末,煤矿机械产品的年产量达到:液压支架6000架、掘进机150部、皮带机300部、刮板机150部、采煤机100部,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煤矿电气产品的年产量达到:矿用变压器5千台、蓄电池变频电机车200台、稀土永磁变频电机6000台、煤矿双风机变频节能安全排放系统1000套,矿用电气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

通用机械产品的年产量达到;各类阀门3.5万吨、各类水泵1.5万台、污水处理成套设备150套、平衡吊2万台、悬臂吊1万台、塔吊50台、蓄电池160万千瓦小时、二氧化碳发生器100台套、各类铸件10万吨,通用机械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

6、 耐火材料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以长寿、节能、绿色(无污染)、功能化为方向,形成普通、特种、功能新型化耐火材料,做大做强耐火产业。

——提高企业集中度。通过兼并重组,关小上大,逐步淘汰年产3万吨以下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发展年产5万吨以上的耐火企业。

——推进节能减排。鼓励耐火制品企业实施天然气工艺改造工程,严格控制耐火产品的综合能耗。

——推进新型环保耐材和高级耐材产品发展。积极推广使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和不烧制品,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废旧制品回收再利用水平。

  到“十二五”末,耐火材料产量达到400万吨,其中,硅砖50万吨,高铝砖100万吨,新型、不定型耐火材料120万吨,低蠕变砖、铝锆砖、铝镁砖、氮化硅砖、碳化硅砖等总量50万吨,其它8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

7、 新型材料

以冶金材料、建筑材料、陶瓷材料三大新材料为重点,积极研发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推进新材料产业的上档升级。冶金材料要依托现有的钕铁硼、铁氧体、还原铁粉、钛铁粉等基础材料产品,向高纯、超细方向发展,重点向加工制品转移、延伸。建筑材料要以新型干法水泥、特种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产业为重点,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工艺,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陶瓷产业要注重产品开发和档次提升,形成具有阳泉特点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工陶瓷、艺术陶瓷产业体系和中高档比例适当的产品系列。

——提高产品档次。利用现有粉末冶金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水雾化铁粉和粉末冶金制件等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品链,提高产品档次,将还原铁粉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压件产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

——引进先进装备。依托现有烧结钕铁硼、永磁铁氧体产品,引进先进加工技术装备,积极开发高档磁性材料及其制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提升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单线生产能力在100万吨以上,采用微机化管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干法水泥生产线。

——改造传统工艺。采用煤层气、天然气等清洁燃料,改造传统燃煤生产工艺,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掺比量在30%以上、孔洞率大于25%以上的烧结砖生产装置。

——发展轻质墙材。依托电力企业废弃蒸汽,以粉煤灰、工业炉渣、脱硫石膏为原料,发展轻质保温免烧类新型墙体材料。

——开发系列产品。依托丰富的陶土资源优势和现有陶瓷产业基础,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系列产品,提升产品档次,重点发展高档陶瓷地砖、墙砖、电工陶瓷、精细陶瓷和先进陶瓷材料等产品。

到“十二五”末,碳纤维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耐火材料产量达到400万吨、石油支撑剂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粉末冶金及压件制品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磁性材料产量达到1.3万吨、陶瓷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新型建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全市新材料产业(不包括铝和化工)销售收入达到430亿元。

五、 政策措施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开发节约并重,结合我市资源型城市的特点,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创新经济形态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生产力。通过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资源环境生态工作的科技水平,选择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园区和县区进行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大力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由线性运行向循环经济转变。

2、以企业为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立足市场需求,把企业自主创新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优势产业和核心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政策运作、企业推动和社会参与,加速技术、产品、品牌和企业创新,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优势企业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协作,大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人才机制,控制人才流失,使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整体上提高我市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开展招商引资,提高筹融资能力。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在实效上求突破。要突出抓好项目信息的捕捉与落实,通过以商引商,形成引资“信息链”。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开展网上招商,广泛建立联系,吸引外来投资者。要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通过转让、拍卖、减持国有股份、置换变现、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融资水平。要加强银企沟通与合作,努力搭建重点建设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和企业融资平台,不断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证。

4、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对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成长型企业和企业新产品开发等,要落实国家减免税和实行差别税率的政策,用足用好进口设备减免税、国产设备免减所得税的政策、固定资产投入抵扣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及资产变现所得用于国有企业增资减债政策。对污染较重的企业和重型工业企业,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逐步迁出市区,今后在市区范围内不再审批和建设新的工业企业。

5、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培育产业集聚和特色经济。根据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建设重点,优化区域产业的布局,形成竞相发展的格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产业有机整合,建立示范工业园区,壮大龙头企业,实行跨越式推进。要加大政府协调服务力度,对产业集中区、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土地、供水、供电、环保、通讯、道路等,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工业园区建设健康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技术改造在煤炭企业转产、产煤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地位,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使企业技术改造取得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