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 醢俎醢基本信息读 音:zǔ hăi(同音字:组 祖 / 海)注 音:ㄗㄨˇ ㄏㄞˇ解 释:- 俎醢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ǔ hǎi,解释为剁成肉酱。俎醢的意思1、剁成肉酱。
引 王安石《读汉功臣表》:“汉家封土建忠良,铁券丹书信誓长。本待山河如带砺,缘何俎醢向侯王。”译文:汉朝以封土之礼褒奖忠诚良臣,用铁券丹书作为永远的信物和誓言。原本期望国家的江山稳固如同磐石和流水般永恒,为何却落得如同古代祭祀时剁成肉酱那样的悲惨结局,朝中权贵竟也难逃此劫。这反映了对忠臣良将遭遇不幸、国家命运多舛的感慨与叹息。2、肉酱。
引 明·马愈《马氏日抄·回回香料》:“其拌俎醢用马思答吉,形类地榭,极香。”译文:他们在制作肉酱时,使用了一种名为马思答吉的香料,这种香料形状类似地榭,并且具有非常浓郁的香气。拓展俎字释义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274。俎字拼音是 zǔ。俎字部首是人部,总笔画是9画。俎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仌、且”,五行属金。俎字造字法是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是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俎字释义: - ① 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牲体的礼器。如《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 ②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 ③ 姓。如1.《字彙·人部》:「俎,姓。」2.明代有个人叫俎有用。醢字释义醢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215。醢字拼音是 hǎi。醢字部首是酉部,总笔画是17画。醢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酉、𥁓”,五行属水。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酉。本义是肉酱。醢字释义: - ①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如《广雅》:“醢,酱也。” - ②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如《吕氏春秋·慎行论》:“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什么意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一个贬义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其中,樊哙是汉高祖刘邦的猛将,在鸿门宴上,他力劝刘邦认清形势,赶紧脱身,不要顾及什么礼节,因为当时刘邦处于项羽的威胁之下,形势危急,正如鱼肉置于刀俎之间,非常危险。人为刀俎: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的意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处于完全被动和任人摆布的境地。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感谢关注如果龙兔分享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还请点赞关注,以备不时之需,谢谢。
[ 完 ]